自動化的發展簡史:
1.自動裝置的出現和應用
(1)古代自動裝置14至公元前11世紀,中國和巴比倫出現了自動計時裝置—刻漏,這是人類第一次生產使用自動化裝置。之后在我國和希臘等地區相繼出現自動化設備
(2)近代自動裝置
17世紀以來,隨著生產的發展,在歐洲相繼出現了多種自動化裝置。包括B.帕斯卡(Pascal)1642年的加法器;荷蘭機械師C.惠根思(Huygens)1657年發明的鐘表;E.李(lee)發明的帶有風向控制的風磨等。
2.自動化技術形成時期(18世紀末至20世紀30年代)
(1)自動調節的廣泛應用 由于第一次工業革命的需要,人們開始采用自動調節器或裝置,使一些物理量保持在給定值附近
(2)自動調節器的穩定性問題人們在使用已有的調節器時發現系統會發生動蕩,這迫使一些數學家從理論上加以研究。麥克斯韋、E.勞思、A.胡而維茨等數學家為其做出了重要理論貢獻。
(3)反饋控制和頻率法的出現
3.局部自動化時期(20世紀40-50年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為了防空火力控制系統和飛機自動導航系統等軍事技術問題,各國科學家設計出各種精密的自動調節裝置,開創了防空火力系統和控制這一新的科學領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局部自動化得到了廣泛的
運用。
4.綜合自動化時期(20世紀50年代末至今)
復雜工業、復雜工業過程和航天技術的自動控制問題,都是多變量控制系統的分析和綜合問題,迫切需要加以解決。但經典的控制理論的直接應用遇到了困難。20世紀70年代微處理機的出現對實現各種復雜的控制任務起了重大的推動作用。之后產生了許多新的成果,如現代控制理論的形成和發展;系統識別、建模與仿真技術;自適應控制和自校正控制器、遙測、遙控和遙感技術;還有模式識別和人工智能與智能控制的產生;以及大數據理論的誕生……
自動化專業作為一門技術科學,越來越受到各個國家和地區的重視。自動化21世紀推動時代發展的主力軍之一。